湖南龙山考古:清代法律刻在龙山县的石碑上
从省文物局了解到,2008年9月底龙山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该县洗车镇草壳村二组(岔堤)天坑窝坎上阿窠里发现一根石柱。10月8日,在龙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和相关政协委员的努力下成功的释读了该石柱文拓片,发现位石柱记录的是清道光年间永顺府保靖营向龙邑(即龙山)境内征集兵粮的法律条文。
位于龙山县洗车镇草壳村的岔堤石柱
碑柱座北朝南,有碑帽、碑体、碑座三部分。碑体南北向宽44厘米,东西向高33厘米。高156厘米;碑帽高南北65厘米,东西60厘米。厚14厘米。该石柱原立于岔堤神堂(即摆手堂,土家语叫耶搓)院坪。该神堂解放初期改为油房,己毁。该石柱一直被岔堤百姓视为神柱而祭祀。
普查队员拓印岔堤石柱碑文
该兵粮征缴的法律条文详尽记录了龙邑征缴给当时永顺府保靖营的兵粮数,规定了每甲、每里、每夫应缴粮、钱的数目。如碑文云“为晓瑜采买兵谷章程严禁刁民拖欠毋许差保浮勒以杜流弊事照得龙山县向止采灵绥靖营体城鲁碧塘雨汛兵谷四千一百二十石零按里分派均匀采买碾运供石应绳买兵谷贰千余石亦即按谷里原派采买谷数每石加买五斗五升”,而对润年征缴兵粮又有不同的规定。如碑文云“又润年保靖兵绳一月之食应米二百八十余石由龙邑碾解亦即按原数每石加买一斗一升合供六斗六升概由各里派夫运送己有十余年遵办”。
同时岔堤石柱对百姓拖欠兵粮和官差巧取豪夺亦作了严厉的规定。如“人夫船只发须脚价皆事久定旧章各官遵断官即不能额外加绳民亦不得故意拖欠至里差保O人等如敢断案之外浮勒巧取私谷许受害之人随时赴地方官衙门指名控究现在该穴各宜作速完O毋得观望违延本署府言出法随决不姑宽各宜禀遵 特示”。岔堤石柱的发现及碑文的解读为研究地方兵赋制度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